深圳爱倍力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爱倍力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0755-82223999

新闻资讯

最新指南:肥胖综合管理,这 4 大点你要知道!

行业新闻/2025-09-01


医疗界、政府机构以及科学团体一致认同,肥胖应被视为一种慢性疾病,其性质与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相似,需进行长期的管理。在体重减轻的过程中,个体往往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支持系统的缺失、意志力的薄弱等,这些因素导致他们反复经历减重失败,最终导致减重意愿的丧失。

为增加减重者的意志力,以及规范化的长期健康体重管理与肥胖症的防控策略,能够有效延缓肥胖相关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发生与进展,从而减轻疾病负担。我国出台了《国家基层肥胖症综合管理技术指南 2025(年)》(图 1),旨在对肥胖群体更好地进行管理和随访,一起来通过指南内容,学习肥胖的相应实践内容吧。


国家基层肥胖症综合管理技术指南.jpg

 

1  指南截图(指南主要针对 ≥ 18 岁群体)

 

鉴于篇幅所限,本文仅选取部分内容进行撰写,旨在增进对肥胖人群的关注与管理,以期在临床实践中更有效地进行肥胖管理(下文统一简称指南)。

 

肥胖的病因及危害

 

随着对肥胖症的深入认识,临床医学界对肥胖的发病机制有了更为明确的理解,指南亦对肥胖的病因进行了详尽的归纳总结(图 2)。

 

肥胖病因分类.jpg

 

2  目前肥胖可分为原发、激发及脂肪分布两种常见分类

 

肥胖是多种慢性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潜在诱因,包括血脂异常、脂肪肝、高血压、糖耐量异常或 2 型糖尿病(T2DM)、冠状动脉心脏病、慢性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胆囊疾病、胃食管反流病、高尿酸血症及痛风、骨关节病、静脉血栓形成、淋巴水肿、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皮肤感染、生育功能障碍(女性表现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男性则多见阳痿不育、类无睾症)等,以及社会和心理问题,以及各种恶性肿瘤等情况。

 

肥胖症的诊断及分级

 

基于上述的肥胖分类,因此诊断中加入对体质指数(BMI)、腰围等常用指标进行评估,与此同时指南中也加入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A)及双能 X 线吸收法(DXA)作为肥胖的参考(表 1)。

 

1 肥胖症的诊断及分级


BIM评估及诊断肥胖.jpg 


肥胖的评估

 

鉴于原发性及继发性肥胖的病因学及风险因素,确诊肥胖症及其严重程度后,必须执行相应的风险评估程序。临床实践中,主要的评估内容如图 3 所示。

 

肥胖症评估.jpg

 

3  肥胖症的评估包括生理、病理及家族遗传等多维度因素

 

肥胖的综合管理

 

肥胖症患者的综合管理涉及多方面策略,包括开展健康教育以营造健康的生活和社会环境;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与肥胖相关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加强生活方式及行为干预治疗,并在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和代谢手术治疗;以及定期随访,评估各项代谢指标是否达到治疗目标,以预防并发症或合并症的发生或进展。

 

一、饮食

 

饮食管理是热量控制减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中饮食提出五大原则,并注重几大营养物质摄入管理(图 4)。在摄取碳水化合物(涵盖水果类别)时,需关注其血糖生成指数(GI)。

 

GI 定义为摄入含有 50 克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特定食物后 2 小时内血糖上升的幅度与摄入 50 克葡萄糖所引起的血糖上升幅度之比值。GI 是评估食物中碳水化合物提升血糖水平能力的重要指标。


食物或营养摄入建议.jpg

 

4  减重重在合理进餐,而非挑食、偏食或过度节食

 

不同的饮食模式适应于不同的群体,指南中针对各种饮食模式为不同群体提供了相应的适用建议,这些建议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并根据减重群体的个体情况动态地进行调整(表 2)。

 

2  临床中常用的膳食模式及适用群体


临床中常用的膳食模式及适用群体.jpg 

 

二、运动方式干预

 

运动在减重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长期且规律的体育活动能够有效减轻体重,并对缓解中心型肥胖症、控制血压具有积极作用,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于伴有基础疾病风险的个体,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运动计划。其中运动包括有氧、抗阻及拉伸运动(图 5)。

 

运动建议方案.jpg 

5  不仅应该贯彻多种运动方式,生活中也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在当前也是减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并且当符合这些条件时,可考虑启动药物减重治疗:

 

1)肥胖症患者 BMI ≥ 28 kg/m2 不论是否有并发症,经过 3 个月的饮食和运动干预仍不能减重 5%;

 

2)或 BMI ≥ 24 kg/m2 合并以下肥胖症相关并发症之一者,如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和脂肪肝;合并负重关节疼痛;肥胖症引起呼吸困难或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

 

在当前我国批准使用于减重的药物有:奥利司他、贝那鲁肽、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具体使用及注意事项见表 3。

 

3  国内常用减重药物使用一览表(截图源自献[2])


国内常用减重药物使用一览表.jpg

 

注:GLP-1RA 为胰高糖素样肽-1 受体激动剂;GLP-1 为胰高糖素样肽-1;GIP 为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

 

一般在接受减重药物治疗期间,推荐每 3 个月评估疗效。非糖尿病患者体重下降 > 5% 或糖尿病患者体重下降 > 3% 视为有效,可继续药物治疗。若无效可考虑转诊,其中转诊的的要求如下:

 

1)中度肥胖症患者采用生活方式干预和/或减重药物治疗 3 个月,体重减轻小于 5% 或呈进行性增加;

 

2)重度和极重度肥胖症;

 

3)肥胖症合并多种严重代谢性疾病(严重的糖脂代谢紊乱、难治性高血压等);

 

4)疑似继发性肥胖症(详见「肥胖症的评估」,本文中可见图 3);

 

5)医生判断患者需要上级医院处理的情况等。

 

在本指南中,针对基层减重建设提出了多项建议,鉴于篇幅限制,未能详尽阐述。建议读者深入研读指南原文,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这将对减重门诊的建设以及减重患者的管理与随访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上一篇文章【规范与指南】体重管理门诊建设专家指导意见(2025版)

下一篇文章新华社:一种远被低估的运动方式!1周哪怕1次,对身体的好处都远超想象

列表